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简介
|
GPS |
GLONASS |
Galileo* |
北斗二代* |
国家 |
美国 |
俄罗斯 |
欧盟 |
中国 |
卫星数目 |
24 |
24 |
27+3 |
|
轨道面数目 |
6 |
3 |
3 |
|
轨道高度 |
20,183 km |
19,100 km |
23,616 km |
NA |
运转周期 |
11 hours 58 min |
11 hours 15 min |
14 hours 22 min |
NA |
倾角 |
55 degree |
64.8 degree |
56 degree |
NA |
载波频率 |
L1:1575.42MHz |
L1:1602.56-1615.50MHz |
L1:1575.42MHz |
NA |
L2:1227.60MHz |
L2:1246.44-1256.50MHz |
E5:1191.795MHz |
NA |
传输方式 |
CDMA |
FDMA |
CDMA |
NA |
编码 |
C/A-code and P-code |
S-code and P-code |
DR-Code |
NA |
时间格式 |
UTC |
UTC |
UTC |
NA |
坐标系 |
WGS-84 |
SGS-E90 |
WGS-84 |
NA |
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机发展趋势

多系统兼容卫星定位接收机的优势
1) 可见卫星数增加一倍:GLONASS卫星星座组网完成后,可用于导航定位的卫星总数将增加一倍。在地平线以上的可见卫星数纯GPS系统时,一般为7-11颗;GPS+GLONASS系统则可达到14-20颗。在山区或城市中,有时因障碍物遮挡,纯GPS可能无法工作, GPS+GLONASS则可以工作。
2) 提高生产效率:在测量应用中,GPS测量所需要的观测时间取决于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所需要的时间。观测时间越长或可观测到的卫星数越多,则用于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数据也就越多,求解结果的可靠性越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使用快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RTK)或后处理动态测量。但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必须正确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可观测到的卫星数增加得越多,则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所需要的观测时间就可缩短得越多,因此GPS+GLONASS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 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用卫星系统进行测量定位的观测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决定于用于定位计算的卫星颗数。因此GPS+GLONASS将大大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4) 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观测卫星相对于测站的几何分布(DOP值)直接影响观测结果的精度。可观测到的卫星越多,则可以 大大改善观测卫星相对于测站的几何分布,从而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
|